企业动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工业领域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长期以来,工业和运营技术(OT)领域给人的印象多为“封闭”与“专有”,然而,一场开放自动化的变革正悄然兴起。
2020 年,施耐德电气推出 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EAE),标志着开放自动化从概念迈向实践的重要一步。此后四年,众多主流厂商纷纷从观望转向积极参与,技术与场景融合的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工程师王哲表示:“数字化价值正从工业外围辅助环节向生产控制核心环节不断渗透。尤其是随着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逐步深入,工业控制领域正经历一场‘网络化、开放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新型工控革命。对于整个工业界来说,采用新的技术和架构,构建开放化的自动化系统逐渐成为共识。”
9 月 24 日工博会首日,施耐德电气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通以及北京华胜锐盈共同发布《工业蜂窝网赋能的开放自动化解决方案》报告,通过用自身在工业蜂窝网、边缘算力赋能开放自动化的应用实践成果,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工控长期面临工业通信生态壁垒、软硬件强绑定、传统工业网络形态复杂以及缺乏灵活工业算力等难题。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作为工控核心,成为打破封闭走向开放的关键“堵点”。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回顾,过去因工控系统对时延和误差要求极高,PLC 通常采用有线连接,无线网络鲜少被考虑。但去年发布的《5G+PLC 深度融合解决方案》报告已验证,5G 能够进入工业控制核心环节,显著提升产线柔性能力。如今,施耐德电气和合作伙伴将控制系统南向链接无线化进一步拓展至控制虚拟化及平台生态化,网络连接也从 5G 专网迭代至融合 5G、4G(含 Cat.1、Cat.4 等)和 NB-IoT 等多种网络制式的工业蜂窝网。
一方面,工业蜂窝网可满足不同智能制造场景对网络能力的差异化需求,具备易用、安全、合规、低功耗等特点。另一方面,采用超融合架构的工业边缘算力平台能够承接传统实体 PLC 的重任。北京华胜锐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宇男认为,超融合对工业企业客户而言是理想之选,具有降低成本、灵活扩容、高度开放等优势。
施耐德电气 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EAE)作为开放自动化系统架构的典型代表,基于 IEC 61499 标准,实现软件和硬件解耦,推动工业自动化领域“即插即生产”,有效解决厂商之间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可配置性和互操作性问题。自 2020 年发布以来,EAE 以 3 - 6 个月为周期持续迭代,在“高、大、稳、广、易”五个方面不断优化,已在交通基础设施、水与污水处理、地下管廊、隧道、物流、厂务系统、离散工业生产线、数据中心等多个行业广泛应用。
开放自动化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在施耐德电气上海工厂,算、网、控的融合为自动化设备改造和柔性产线构建赋能,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
高速全自动铆银机设备改造项目中,采用工业蜂窝网+虚拟 PLC 的方式,成功解决老旧设备升级难题。施耐德电气 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通过工业蜂窝网与 I/O 交互,实现软硬件解耦,提高软件可重用性。该系统于 2024 年 3 月正式投入商用环境运行,验证了工业蜂窝网+EAE 在高速设备上的可行性,预计 10 台自动铆银机可降低改造成本高达 75 万元。
在接触器全自动柔性装配线项目中,通过将模型训练算法和推理算法分别部署在 AI 引擎和边缘推理服务中,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调试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施耐德电气 EcoStruxure 开放自动化平台可与视觉检测、先进控制算法、预测性维护等先进技术轻松集成,充分发挥控制与计算结合的优势。
在国家新型工业化政策引领下,开放自动化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它推动 IT 与 OT 深度融合,助力制造商提高生产过程的柔性和透明性,降低生产和建设成本,解决运维和升级难题。然而,开放自动化的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工业网络方面,未来工厂网络将是有线与无线相互融合的态势,工业蜂窝网将朝着多网融合、便于运维的方向发展。范济安表示,存量市场上工业有线网络仍大量存在,但随着客户定制化需求增加和生产装备智能化,制造企业生产将更加柔性,为无线网络带来机遇。目前,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已在工厂生产中得到成功验证,未来还将探索如何将 5G 与工业蜂窝网+开放自动化打造成服务多企业的新型工控平台。
算力平台方面,需满足高可用性、低时延、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需求。王宇男认为,工业边缘或现场侧的计算需求各异,但这些共同需求要求算力平台供应商推出适配系统或平台以满足行业客户应用需求。
此外,生态圈合作至关重要。目前,产业生态合作积极开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 20 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启动“新型工控启航行动”,围绕技术验证、标准研制、应用创新和产业促进四个关键环节展开工作,推动新型工业控制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
对于施耐德电气而言,开放(OPEN)是长期目标。“O 是 Offer,始终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硬件、软件和服务;P 是 Partner,重视合作伙伴和生态建设;E 是 Energy,用能源管理软件和数字化技术助力各行各业提高工业和能源效率,实现绿色智能制造目标;N 是指 Next generation,坚定不移地迈向软件定义、开放的下一代工业自动化未来。”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开放自动化业务发展总监申红锋说。(思文)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开云中国官方网站